协力:Sa
现时 Sony 在 1" Sensor 便摄机仔是使用「机海」的策略,在推出新型号的同时,旧机亦不会即时停产,而是降低价格来将产品线拉长,好像在中国大陆市场,RX100 就已经达成「七代同堂」,至于本地市场亦有五代 RX100 机仔「恭候」对手,对手要作出针对性部署亦要花相当的心思。在 7 月头,Canon 就正式为旗下的 PowerShot G7 X 和 G5 X系列增添新成员,两部新机各自备有致命武器迎击庞大的 Sony RX100 家族,究竟 Canon 的如意算盘又是否打得响?小编立即就找来其中一部会在今日派货(8 月 1 日)的 G5 X Mark II 极速试玩!
88 折入手!TACS AVL II 自动机械錶成手「摄影味」!
设计看似似曾相识,从操控中看到执着
今次逗留在编辑部的 Canon G5 X MarkII 只有上午的短短数小时,与同日匆匆袭港的热带风暴韦帕可谓相映成趣,同样杀过小编一个措手不及。「旋风式」接过 G5 X Mark II 的第一个感觉,当然就是「好 Sony」,先不说内置 4 年前与 Sony RX100 IV 同级的 1"、2,020 万有效像素的层叠式 CMOS,新机增设的弹出式电子观景器和内置闪光灯的摆位都与 Sony RX100 系列相当近似,不过 Canon G5 X Mark II 仍然在少部分加入自己的「风格」。相对光脱脱的历代 Sony RX100 系列机身,Canon G5 X MarkII 的手感颇为良好,大面积的蒙皮散发出阵阵的古典味,而凹凸不平的表层亦有吮手的作用,最少无需担心相机随时因滑手而堕下。另一样是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小手柄,虽然 G5 X Mark II 没有 Sony RX100系列外观那种「简洁」,亦要多花时间才可以「接受」它的外型,但是便摄机仔很多时都会单手拍摄,一个看似「碍眼」的手柄就有提升拍摄稳定性的效用,减少相片出现鬆郁濛的机会。




弹出式 EVF 未够「自动化」
再说回 G5 X Mark II 的弹出式电子观景器(EVF),它与 Sony 近期的 RX100 系列均使用相同规格的配置,即是 0.39"、236 万像素的款式。不过,G5 X Mark II 的 EVF 就不支援开机功能,而靠近眼睛附近的眼杯位置需要人手拉出,少了 Sony RX100 VI/VII 的「自动化」感觉,未知是否因为设计专利问题,抑或是想如较旧的 RX100 IV/V 系列之 EVF看齐所致。看到机顶,Canon G5 X Mark II 的两层式转盘甚为讨好,小编特别喜欢实体的曝光补偿转盘,操作上十分便捷,当然这亦令机顶部分有少许「凸出来」,没有 RX100 系列多年来机顶「追同一个水平」的美感。转到 G5 X Mark II 的机背,上代的侧揭式触控屏幕不复存在,取而代之的是方便自拍的翻揭款式,不过角度并没有用上 RX100 VI/VII 的向上 180 度、向下 90 度款式,而是与 RX100 III/IV/V/VA一样的向上 180 度、向下 45 度之配置,幸好 Canon 对于触控屏幕从不吝啬,G5 X Mark II 的触控操作和触控选单反而完全秒杀整个 Sony RX100 系列。





新镜吸光更劲
镜头方面,Canon 终于在 G5 X Mark II 弃用在 G7X/G7 X Mark II/G7 X Mark III/G5 X 身上那支沿用多年的等效 24-100mm f/1.8-f/2.8 变焦镜头,取而代之是开发一支新的 5x 变焦镜供 G5 X MarkII 使用,在维持昔日的 f/1.8-f/2.8 的入光量同时,亦将等效焦距轻微延伸至 24-120mm。新镜头由 11 组 13 片的光学结构组成,特殊光学镜片的比例亦高,有 5 片之多,当中包括 1 片 UD 低色散镜片和 4 片非球面镜片,初步试拍亦有不俗的锐利度。至于远摄微距亦由上代 4.2x 变焦镜时的 40cm 大幅缩短至 20cm,放大倍率为0.47x,拍摄小饰物或「相机食先」,强劲的近拍能力就可以大派用场。
另一方面,若从镜头的变焦能力作定位,Canon G5 X Mark II 之「摄力」是介乎 Sony RX100 III/IV/V/VA 的等效 24-70mm f/1.8-f/2.8 及 Sony RX100 VI/VII 的等效 24-200mm f/2.8-f/4.5 之间,不过由于 G5 X Mark II 的入光量够多,说老实这支镜头会比 RX100 VI/VII 的小天涯镜头更好用。因为 Sony RX100 VI/VII 镜头在 100mm 等效焦距的光圈会跌至 f/4.5,Canon G5 X Mark II 这时相对竞争对手有 1.3 级光线的优势,如新镜头的光学质素够好的话,或许经裁相后,不一定会在望远画质输给 Sony RX100 VI/VII 的 8.3x 光学变焦镜头。




30fps 超高速 RAW 连拍有取捨
改用拥有高速数据传输特性的层叠性 CMOS 感光元件后,最令 Canon G5 X Mark II 脱胎换骨的肯定是其高速拍摄能力。那边厢,Sony 最新的 RX100 VII 支援 90fps 但最多只可以拍摄 7 张相片的超高速连拍;这边厢的 Canon G5 X Mark II 就带来30fps 超高速 RAW 连拍模式,并支援约 0.5 秒预拍功能,而连拍数目亦有 70 张,为时可达 2.3 秒。不过,超高速 RAW 连拍模式只支援电子快门,对焦点和曝光亦只会以第一张相片计算,故比较适合拍摄在固定位置才出现的精彩之瞬间。再者,一张 G5 XMark II 的 CR3 RAW 档的尺寸大约为 23MB,以 2.3 秒钟可拍 70 张 RAW 的话,写入的资料量达 1.6GB,这意味要记录千钧一髮仍需要有写入能力极高的记忆卡,如以写入能力达 95MB/s 的记忆卡(这类记忆卡也较贵,用家不一定会为机仔而换「快卡」)为例,最少亦要近 17秒才可以「使命必达」。这个例子已经是比较理想的估算环境,用家实际的体验仍受记忆卡,甚至是相机能否以最高速的资态将庞大数据「挤入」记忆卡内,所以小编思前想后,其实 G5 X Mark II 低一档次的 20fps连拍(同样是固定焦点)会否更贴合用家实际应用环境?只拍 JPEG,但就换上更快清空相机 Buffer 和提供更多连拍机会。如果想要追焦连拍,G5 X Mark II 的连拍速率会降至 8fps,较街价相近的 Sony RX100 VA 的 24fps 追焦连拍,以至是最新被 A9「对焦 DNA」加持的 RX100 VII 的 20fps 追焦连拍和高达 60fps 自动对焦/曝光计算,明显被比下去。当然,如果在没有对手的「参照」下,小编坦言 G5X Mark II 的连拍已经够强,无奈在感光元件上将最好留给自己的 Sony 又真的是太过「屈机」。
选单设定








▲支援「自动水平校正」,在刁钻角度拍片时能够令构图以水平检视。


拍片更原汁原味
拍片方面,Canon G5 X Mark II 在这方面已经大幅补强,亦更强调他们的 4K 超高清影片在没有大幅裁剪下的情况以接近全视角拍摄,没有以往 Canon 同样支援 4K 拍片的机种,需要把 "Wide Angle 当 Tele 用"的尴尬情况,使视角上更「原汁原味」,不过如果用上「动态 IS」和新增设的「自动水平校正」功能因涉及利用感光元件边缘部分的像素作运算,拍片时的视角仍会收窄,如果想视角最为「正宗」、接近零裁剪,小编就建议将有关功能设定为关闭。另外,G5 X Mark II亦支援全高清 120fps 的慢动作影片、可自由调校光圈快门和感光度的手动拍片模式,以及是 HDR 高动态範围拍片功能。
样本照片




Canon PowerShot G5 X Mark II 详细规格:
https://www.dcfever.com/cameras/specification.php?id=2341
建议售价:HK$6,380
查询:
2781 1780(shop@dcfever – 旺角)
2834 3112(shop@dcfever – 铜锣湾)
2361 2778(shop@dcfever – 深水埗)